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首页 > 产品展示 > 正文内容

2018年《触闻集》佛联新增选发

admin1个月前 (03-14)产品展示545

  2018年《触闻集》佛联新增选发

  本年度《触闻集——佛联四千》新增佛联354副冥火之触,现选发一部分,敬请读者指正!

  敬题诸佛菩萨

  愿力庄严地狱

  悲心不舍众生

  注:愿力:指本愿之力用冥火之触。又作本愿力、大愿业力、宿愿力。谓菩萨在因位所发本愿之力用至果位而显其功。愿力之大,不可思议。梁启超《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有云:“故佛弟子有问佛者曰:谁当下地狱?佛曰:佛当下地狱。不惟下地狱也,且常住地狱;不惟常住也,且常乐地狱;不惟常乐也,且庄严地狱。”

  如来广大身冥火之触,遍入众生界

  菩萨清凉月冥火之触,游于毕竟空

  注1:此联为集句联冥火之触。《华严经》云:“如来广大身,究竟于法界,不离于此座,而遍一切处。”益西彭措《怀业时语讲记》有云:“佛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遍入众生界。”《华严经》云:“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垂光照三界,心法无不现。”

  注2:佛之法身为周遍法界众生而感应之佛身,故名法界身冥火之触。《华严经旨归》云:“谓此佛身遍入一切众生界中。”

  敬题《大日经》之“三力偈”

  三力加持冥火之触,遍周三界

  众缘和合冥火之触,成就众生

  注1:三力偈:说三力之偈颂也冥火之触。《大日经》有“三力偈”云:“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遍众生界。”此三力互相加持,无碍涉入,开发行者本有之佛性以成佛,故称为三力和合、三力加持。《大日经疏》卷11云:“以我功德力故,以如来加持力故,以法界平等力故;以此三缘合故,则能成就不思议业也。”

  注2:三力:三种力用冥火之触。在佛教中有多种含义:(1)我功德力,即自身之修行,是自缘也;如来加持力,即如来之加持,是他缘也;法界力,自心所具之佛性,是内因也。此内外自他之因缘和合而成办业事。(2)慧眼力、法眼力、化导力。(3)佛威力、三昧力、行者本愿功德力。(4)法力、佛力、信力。

  注3:《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云:“遍周三界中,唯佛一法王冥火之触。”

  观情欲若泥冥火之触,使众生溺

  视王侯之位冥火之触,如过隙尘

  注1:《受十善戒经》云:“淫为极重无索系缚,譬如老象溺五欲泥冥火之触。”《优婆塞戒经》云:“又见众生卧五欲泥而不能出,犹故放逸,是故生悲。”《佛说四十二章经》云:“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注2:《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冥火之触。”

  有二柱能持佛法

  唯一门可出童蒙

  注1:《释氏要览》云:“毗婆沙论云:佛法有二柱,能持佛法冥火之触。一者学问,二者坐禅。”

  注2:《法华经》云:“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冥火之触。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着戏处。”

  此土众生冥火之触,不信西方有净邦,刚强难化

  他方菩萨冥火之触,遥知忍土宣真法,欢喜远来

  注1:此土:指娑婆世界冥火之触。为“他土”、“彼土”之对称。众生所住之娑婆世界称为此土,而他方世界则称为他土。至于彼土,则主要指阿弥陀佛之极乐世界。《维摩诘所说经》有云:“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

  注2:佛经中常有记载,他方国土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等,经常到娑婆世界来听闻释迦牟尼佛等讲经说法冥火之触。如《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云:“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是妙音菩萨摩诃萨。欲从净华宿王智佛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而来至此娑婆世界。供养亲近礼拜于我。亦欲供养听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云:“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又,《维摩经》亦有云:“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

  注3:忍土:娑婆世界也冥火之触。娑婆译曰忍,又云堪忍世界。

  敬题“圆明常寂照”与“久远实成佛”

  心觉圆明常寂照

  佛成实远久流传

  注1:此联为回文联冥火之触,回读即是:

  传流久远实成佛

  照寂常明圆觉心

  注2:圆明常寂照:六祖惠能所说冥火之触。谓心性本来是圆满光明与真常不变的,虽然是寂静不动,却能够遍照一切法界,虽然遍照一切法界,却仍旧还是寂静无动,此乃是无上涅槃之相。

  密密行持行密密

  如如契会契如如

  注1:此联为回文联冥火之触

  注2:如如:法性之理体,不二平等,故云如,彼此之诸法皆如,故云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体也冥火之触

  燃其烛冥火之触,发其光,若非燃烛哪来光?烛燃有尽穷,人亦有生死

  水在瓶冥火之触,浮在海,打破水瓶融入海,瓶水无增减,我实无断常

  注1:佛教、道教、印度教有的譬喻相似或相近冥火之触。如薪尽火灭、薪尽火移、薪火相传,又如滴水入海、瓶中之水、瓶中之空,等等。佛教虽然倡导无我,但亦有真我俗我大我小我之说。小我俗我如瓶中之水,大我真我如海中之水。

  注2:佛教和印度教都有“瓶空喻”、“瓶水喻”,其意趣有同有异冥火之触。《楞严经》有云:“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楞严说通》卷2有云:“亦如虚空本无方圆,随瓶器而有方圆也。”《释氏要览》有云:“瓶器虽殊,水则无别。”《佛教各宗大意》之《成实宗大意》有云:“又二种观。空观无我观。空观者,不见假名众生,如人见瓶,以无水故空,如是见五阴中无人故空,若不见法,是名无我。空观者,人空观也。瓶譬五阴。水喻实我。如瓶中无水,名曰空瓶。五阴中无人我,故名为空。无我观者。法空观也。如瓶体性无实五阴诸法,非真实有,是故不唯人我空。即五阴亦复如幻如化。”《宗派概论》之《第五课成实宗》有云:“谓人空如瓶中无水,由五蕴和合形成的人,是为假人我;法空如瓶体无实,五蕴则仅有假名而无实体。”又,乔荼波陀《圣教论》有云:“犹如瓶等中之空,瓶等遭到破坏时,其空悉归于大空,众我汇入我亦然。”《智慧瑜伽——商羯罗的自我知识》有云:“个体灵魂就如瓶中水,和外界隔离,是相对的存在。因为隔离,它体验到自身的有限,并意识到死亡,所以产生恐惧。但事实上,这是虚幻的或者短视的。一旦瓶子破了,内外同一,在隔离状态下产生的二元性体验即刻消失--因为瓶中水和瓶外水的本质是同一的。也如同你认清了绳子就是绳子,而不是蛇,你就不会再恐惧。”

  三请开敷冥火之触,去除枝叶糟糠,乃宣妙法

  一盘酒肉冥火之触,打发闲神野鬼,再说禅机

  钝根难以悟深禅冥火之触,遣除野鬼闲神,唯默契人犹在耳

  小智不堪听妙法冥火之触,无复糟糠枝叶,纯贞实者乃宣之

  注1:《宗门武库》载汾阳无德禅师公案:“汾阳一日谓众曰:夜来梦亡父母觅酒肉钱,不免循俗,置以祀之冥火之触。祭祀了,师独坐筵中,饮啖自若。众僧教曰:酒肉僧,岂堪为师法邪!腰包而去。唯慈明、大愚等六七人在耳。师翌日上堂曰:许多闲神野鬼,只消一盘酒肉,两百纸钱断送去了也。《法华经》云: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

  注2:《法华经•方便品》云:“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冥火之触。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斯人鲜福德,不堪受是法。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钝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不能信是法。”又,《法华经论述记》云:“言莲华者,喻显妙法,出离十慢之浊,开敷一乘之实,故譬莲华。”又,《法华经玄赞要集》云:“莲华既生淤泥,妙法亦混于烦恼。烦恼之中有佛性,淤泥池内有莲华。莲华缘会自开敷,妙法因圆必成佛。”《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亦有云:“开敷妙法甚难值。”

  智者观身如怨贼

  愚人与义作仇家

  注1:《佛遗教经》云:“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冥火之触。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又,《思益梵天所问经》云:“众生身为怨贼,贪著养育以为亲友。”

  注2:《六祖坛经》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冥火之触。”’

  众生变化密移诚不觉

  大日圆明常住妙难伦

  注1:《楞严经》卷2云:“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冥火之触。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

  注2:《大日经住心品疏私记》云:“所谓毗卢遮那者日也,如世间之日能除一切暗冥,而生长一切万物,成一切众生事业冥火之触。今法身如来亦复如是,故以为喻也。然世间之日,则有方分,则有照外则不能照内,明在一边即不及一边,唯能照于昼日,而光不及夜。今如来日则不如是,遍照内外,无有方分、昼夜之别,圆明常住。一切众生善得此日出时,则能生长一切如来善根,行如来事。世间之日不可为喻。……即此实相之日圆明常住湛若虚空。”

  弄光影汉易成病

  练气功人可健身

  注:弄光影汉:禅林用语冥火之触。指仅见表面,不能彻见真实理体之愚者。又,印顺《解脱者之境界》云:“如一涉思量,便是光影门头,不是真悟。”南怀瑾《禅海蠡测》云:“禅定习静者,发生以上光影幻觉作用,大抵皆在昏沉(迷惘)状态,犹如催眠时之昏迷情状,自不觉察,潜意识发起作用,习此用力既久,贪著其事,心理意识,完全趋入幻觉、错觉之中,即为魔事矣。”又,北宋瞎堂慧远禅师曾列举三类“禅病”,第一类即“己见不明,着在光影里”。

  以手指月了了见

  如汤销冰无无明

  注1:此联为全仄全平格冥火之触

  注2:《楞严经》云:“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冥火之触。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又,《顿悟入道要门论》云:“体寂湛然,无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即是了了见也。”

  注3:《楞严经》云:“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冥火之触。”又,《圆觉经》云:“如汤销冰,无别有冰。”

  微疵不碍选宏器

  大智方能度众生

  悟世界微尘冥火之触,因心成体

  见真如本体冥火之触,离垢销尘

  注1:《楞严经》卷1云:“如来常说,诸法所生,惟心所现冥火之触。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注2:《楞严经》卷5云:“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冥火之触。”白话《楞严经》译为:“这一念之下就大地平沉、虚空粉碎,身心、世界一起陨落,顿时跳出了三界之缠缚,见到了不生不灭的本体,超脱了世间的诸有漏相。如同鸟儿飞出牢笼一般自在,又如扫除了一切污垢和灰尘一样,得到清净法眼,达到了阿罗汉果位。”又,六祖惠能《金刚经解义》有云:“世人若了见真如本体,即不假立法。”

  大幻师说如幻法门冥火之触,知幻则离离幻觉

  如空者入大空三昧冥火之触,明空即色色空观

  注1:大幻师:佛之德名冥火之触。佛,说幻化之事,能为幻化之事,故云幻师。《大集经》卷19云:“说一切法如水月,我今敬礼大幻师。”

  注2:《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冥火之触。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又,《虚云老和尚奇事十则汇编》载“弥勒菩萨于兜率院示虚云法师偈”有云:“凡身梦宅,幻无所著。知幻则离,离幻即觉。”

  注3:大空三昧:三重三昧之异名冥火之触。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愿无愿三昧也。《大日经疏》卷6云:“空与不空毕竟无相而具一切相故,名大空三昧。”

  注4:华严法界观中有“明空即色观”,即阐明真空即是一切色法的本性冥火之触

  从闻思修冥火之触,入三摩地

  离心意识冥火之触,参一话头

  注1:《楞严经》卷6云:“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冥火之触。”

  注2:《虚云和尚法汇开示》云:“假若当下未能直下明心之人,只要力参一句话头,莫将心待悟,空心坐忘,及贪玄妙、公案、神通等,扫尽知见,抱住一话头,离心意识外,一念未生前,直下看将去,久久不退,休管悟不悟,单以这个疑情现前,自有打成一片,动静一如的时候冥火之触。”

  悟者长伸两脚卧

  迷人宁歇累生狂

  《六祖坛经》云:“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冥火之触。”

  注:《六祖坛经•机缘品》云:“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冥火之触。”

  善福恶殃冥火之触,犹形影相随、声响相应

  智明愚暗冥火之触,如天渊之别、山地之殊

  注1:《六度集经》卷4云:“夫善恶已施冥火之触。祸福自随。犹影之系形。恶熟罪成。如响之应声。为恶欲其无殃。犹下种令不生矣。”

  注2:《法句经》云:“已升智慧阁,去危为即安冥火之触。明智观于愚,譬如山与地。”意即明智之人与愚昧之辈,犹如高山与平地之区别。高山可以远望,平地则视线易被遮蔽。又,《法藏碎金录》有云:“善恶智愚,相背绝远,何啻霄壤之殊也。”

  非以闻思为内证

  不离烦恼见菩提

  注1:《大乘宝云经》卷4云:“终不以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为内证也冥火之触。”《华严经》卷32云:“若从闻思得自证悟,无有是处。”

  注2:《大集经》卷12云:“若烦恼中见菩提者,是名如见;若离烦恼见菩提者,即是倒见冥火之触。”

  善能通达人空无我

  不以苦行自贵贱他

  注1:人空:又名生空、我空、人无我冥火之触。即观人身是五蕴假和合而有,其性本空,亦即悟五蕴无我的真理。又,空与无我,异名同义。《无量寿经》云:“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云:“善能通达诸法空已,是名逮得如幻三昧。”

  注2:《中阿含•优昙婆逻经》云:“因此清苦行苦行,自贵贱他者,是谓……行苦行者秽冥火之触。……因此清苦行苦行,不自贵、不贱他者,是谓……行苦行者无秽。”巴利三藏经藏之长部《优昙钵狮吼经》云:“苦行者修苦行,不以苦行自贵贱他。”

  苦行者修苦行冥火之触,苦行要在意无垢

  如实人观如实冥火之触,如实了知心有贪

  注1:巴利三藏经藏之长部《优昙钵狮吼经》云:“苦行者修苦行,不以苦行自贵贱他冥火之触。”注2:无垢:清净而无垢染也。又作无漏。垢,为烦恼之异称。《佛说长阿含经》卷8云:“佛告梵志:彼苦行者,常自计念,我行如此,当得供养恭敬礼事,是即垢秽。彼苦行者,得供养已,乐着坚固,爱染不舍,不晓远离,不知出要,是为垢秽。……佛言:彼苦行者,不自计念,我行如是,当得供养恭敬礼事,是为苦行无垢法也。彼苦行者,得供养已,心不贪著,晓了远离,知出要法,是为苦行无垢法也。”

  注3:巴利三藏经藏之长部《大念住经》云:“于心观心冥火之触,如实了知心有贪离贪,有嗔离嗔,有痴离痴……”

  虽现尘劳冥火之触,而心恒清净

  未全道力冥火之触,则身不自由

  注1:《圆觉经》云:“虽现尘劳,心恒清净冥火之触。示有诸过,赞叹梵行。”

  注2:《楞严经》云:“一向多闻,未全道力冥火之触。”又云:“求多闻故,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明了,力不自由。”

  羡道者不为病累

  怜世人难得闲暇

  注1:莲池《竹窗随笔》云:“病而不为病累,是名得道冥火之触。”

  注2:《思归集》云:“世间一切苦人,求闲不得,故不能念佛冥火之触。”

  舍我全身冥火之触,求彼半偈

  见人一善冥火之触,忘其百非

  注1:《心地观经》卷1云:“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冥火之触。”

  注2:《孔子家语•六本》有云:“夫子見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冥火之触。”

  佛出人间冥火之触,乃人间劣应

  法随世俗冥火之触,非世俗妄言

  注1:《增一阿含经》卷26云:“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冥火之触。”《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云:“菩萨释迦者,初坐菩提树下,未示成佛,犹名菩萨。化复现化,遍千百亿界者,广摄群机,曲垂方便,正起信论所明自然而有不思议业,能现十方利益众生,乃人间劣应,藏机所见者也。”佛教有“胜应身”和“劣应身”之说,劣应身指最下等的应化身,如佛应地前凡夫及二乘人所应现的丈六佛身是。乃大乘“胜应身”之对称。又小乘教以释尊亦为实业所生之身,故称劣应身。

  注2:《华严经》卷43云:“虽常安住真如实际,而随一切世俗言说,示现调伏一切众生冥火之触。”

  心花发妙明冥火之触,光照十方刹

  自性含真佛冥火之触,独为三界尊

  注1:《圆觉经》云:“心华发明,照十方刹冥火之触。”《楞严经》卷9云:“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

  注2:《六祖坛经》云:“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冥火之触。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六祖坛经》又云“三身佛在自性中。”《六祖坛经》又有“自性真佛偈”云:“真如自性是真佛。”

  注3:佛为三界独尊,三界独尊乃佛之尊称冥火之触。又,所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亦指众生自性是佛而言。

  方便莫如念佛

  法门要在明心

  注1:《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冥火之触。”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云:“我佛所说,无量行门,皆是随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而求其于方便之中,殊胜方便者,则莫如持名念佛一法也。”

  注2:《莲池大师答居士书汇要》云:“法门无量,要在明心;明心要门,无如念佛冥火之触。”又,《彻悟大师语录》有云:“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

  敬题禅宗公案

  杀人刀活人剑冥火之触,吹毛竖指,佛犹屎橛机锋峻

  饥来饭困来眠冥火之触,运水搬柴,道在平常意味深

  注1:杀人刀活人剑:禅林用语冥火之触。指杀活自在之方法。即以刀剑比喻师家指导学人之自由权巧运作之方法。于禅宗,师家接化学人时,用强夺、不许之方式,喻为杀人刀;给与、允容之方式,则喻为活人剑。不偏于任何一方,而能自由运用之方法,即称为杀人刀活人剑。《碧岩录》第十二则有云:“杀人刀、活人剑,乃上古之风规,亦今时之枢要。若论杀也,不伤一毫;若论活也,丧身失命。”

  注2:《圆悟心要》云:“鸟窠吹布毛,俱胝竖一指,皆是直截根源冥火之触。”

  注3:屎橛又作厕筹、干屎橛等冥火之触。指古人拭净人粪之小竹木片。禅宗有“云门屎橛”之公案。《五灯会元》卷15云:“僧问云门:如何是佛?门云:干屎橛。”干屎橛者,取至污秽之意。按此即庄周所谓道在屎溺。

  注4:《景德传灯录》卷6载:“有源律师来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冥火之触。’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注5:庞蕴有诗偈云:“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冥火之触。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注6:禅宗有“平常心是道“之公案,又作赵州平常心是道、平常是道,系南泉普愿接化赵州从谂之语句冥火之触。《五灯会元》卷4云:“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

  敬题禅宗公案

  云门饼冥火之触,赵州茶,运水搬柴,丹霞烧佛,于众生日用间,悟平常是道

  德山棒冥火之触,临济喝,吹毛竖指,南泉斩猫,其险峻机锋者,以无念为宗

  注1:云门饼:禅宗公案名冥火之触。又作云门胡饼、云门糊饼。《碧岩录》第七十七则有云:“僧问云门:‘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门云:‘糊饼。’”即显示超佛越祖之言,除著衣吃饭,屙屎送尿外,别无他意,故即便是超佛越祖之谈,亦无如一个糊饼吃却了事。

  注2:赵州茶:禅宗公案名冥火之触。《赵州禅师语录》卷下云:“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诺。师云:‘吃茶去!’”又,无门慧开禅师有关云门胡饼、赵州茶之颂云:“云门胡饼赵州茶,信手拈来奉作家。细嚼清风原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

  注3:丹霞烧佛:禅宗公案名冥火之触。丹霞天然禅师烧木佛之公案,旨在阐明真正信佛者方为续佛慧命,若视偶像为佛,反损佛之慧命。《五灯会元》卷5云:“后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诃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主自后眉须堕落。”

  注4:德山棒:唐代德山宣鉴禅师常以棒打为接引学人之法,形成特殊之家风,世称德山棒冥火之触。《五灯会元》卷7云:“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

  注5:临济喝:唐代临济义玄禅师以“喝”接引徒众之四种方法,世称临济四喝冥火之触。《临济录》云:“师问僧:‘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师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

  注6:南泉斩猫:禅宗公案名冥火之触。即南泉普愿斩猫儿,以示截断有、无相对之执见。《景德传灯录》卷8云:“师因东西两堂各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赵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古来此公案颇著名,又称难关。

  注7:禅宗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冥火之触

  敬题禅宗公案

  德山棒冥火之触,临济喝,杀人刀活人剑,吹毛竖指,南泉斩猫,禅家宗旨机锋峻

  云门饼冥火之触,赵州茶,饥来饭困来眠,运水搬柴,丹霞烧佛,大道平常意味深

  注:以上典故的注解另见前联冥火之触

  悟平常心是道

  应无所住而生

  注:《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冥火之触。”禅宗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主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敬题禅宗公案

  麻三斤冥火之触,衫七斤,大道不拘泥也

  吃茶去冥火之触,洗钵去,老僧岂饶舌哉

  注1:《碧岩录》十二则有“洞山麻三斤”公案云:“有僧问洞山:‘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冥火之触。’”示禅之大道于言句不拘泥也。

  注2:《禅宗语录辞典》有“赵州布衫重七斤”公案云:“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冥火之触。’”

  注3:《赵州禅师语录》卷下有“赵州茶”公案云:“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冥火之触。’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诺。师云:‘吃茶去!’”

  注4:《无门关》七则有“赵州洗钵”公案云:“赵州因僧问,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冥火之触。州云:‘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了也。’州云:‘洗钵盂去!’其僧有省。”

  罪赴身冥火之触,似海汇流,渐成深广

  恶知改冥火之触,如病得汗,可获痊除

  注:迦叶摩腾译《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冥火之触。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有恶知非冥火之触,亦得善道

  见施随喜冥火之触,可增福缘

  注1:支谦译《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止其心,罪来归身,犹水归海,自成深广,何能免离?有恶知非,改过得善,罪日消灭,后会得道也冥火之触。”又,《真诰》云:“有恶知非,悔过从善,罪灭福积,亦得道也。”

  注2:《增一阿含经》云:“佛为比丘说阻施、不施二法,令人贫贱;见施随喜、好施二法,令人富贵;当学惠施,勿有贪心冥火之触。”又,净慧《梵网经菩萨戒札记》有云:“如果有人见施随喜,得四种善报;一是现世增福,与人和顺;二是身心安乐,德高望重;三是常行惠施,辩才无碍;四是增长道业,众生受教。”

  杀一阐提冥火之触,是为止其造罪

  作百佛寺冥火之触,不如救命之功

  注1:一阐提:又作一阐底迦、一颠迦、一阐提柯、阐提冥火之触。意译为断善根、信不具足、极欲、大贪、无种性、烧种,即指断绝一切善根、无法成佛者。

  注2:《大涅槃经》卷12有云:“杀害蚁子,犹得杀罪;杀一阐提,无有杀罪冥火之触。”《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有云:“而彼恶人于如是住菩萨法者,若造杀业永堕地狱无有出期,是故汝今宜设方便善为救度。……令此恶人不造杀业免地狱报,得诸商人各全其命。……但当于彼兴杀心者先与断命,彼断命故不造杀业免地狱报,又令余众得全其命。……我今宜应起大悲心为救护故,自手当杀。此杀因者,设于百千劫中获地狱报亦当忍受。……我于百千劫在轮回中,以大悲心出生善巧方便,如是种种救度众生。于汝意云何?菩萨摩诃萨虽经百千劫在轮回中,皆为以方便智救度众生。”《佛说孛经》有云:“弃一恶人,以成一家。弃一恶家,以成一乡。”

  注3:《佛说骂意经》有云:“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冥火之触。”俗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先达者同登觉岸

  上善人俱会莲邦

  注1:先达:尊高德之称冥火之触。谓比我先达于道者。

  注2:《永嘉证道歌》云:“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冥火之触。”又,《归元直指》云:“达者同登安养国。”

  注3:上善人:上等的善人,通常是指等觉菩萨冥火之触。《佛说阿弥陀经》云:“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大悟不拘于小节

  真知必有其实行

  注1:《永嘉证道歌》云:“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冥火之触。”

  注2:王阳明《传习录》云:“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冥火之触。”“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通达者皆无我执

  修行人惟不自欺

  注:陈健民《教义通摄举隅颂》云:“于此通摄中,前后能通达,自与法相应,浅深自测量,不可妄尊大,唯不自欺者,方能救他人冥火之触。”又,有谓佛典云,菩萨于通达位,正发根本无分别智时,断“分别我执”。

  信己有余防自负

  求师太过易盲从

  注:陈健民《常忆念颂》云:“信己心不可太强,尽己心不可太弱,自信有余行不足,休责师友常忆念冥火之触。信师心不可不强,求师心不可太过,求而不得生毁谤,犯根本戒常忆念。”

  自信有余冥火之触,防师心自用

  盲修无益冥火之触,莫执意盲从

  注:陈健民《常忆念颂》云:“信己心不可太强,尽己心不可太弱,自信有余行不足,休责师友常忆念冥火之触。信师心不可不强,求师心不可太过,求而不得生毁谤,犯根本戒常忆念。”

  佛法非思量分别所能解

  世尊以朋友僧人而自居

  注1:《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冥火之触。”

  注2:佛经中有“佛在僧数”的记载冥火之触。陈兵《佛陀的智慧》云:“佛陀还具有超前的平等、民主的性格,他虽然被徒众尊为导师,而强调‘佛入僧数’,以僧团集体中的一员自居。……南传《大般涅槃经》第六诵品载佛告诸比丘:汝等不要因为尊崇如来而不好意思请教佛,‘应以友人与友人请问!’将佛陀看作自己的朋友。……《五分律》载频婆娑罗王以竹园施佛,佛言:‘但以施僧,我在僧中。’”

  业障未除冥火之触,求己心宁静殊非易

  境风不断冥火之触,息识海波涛更是难

  注1:此联嵌“宁波”二字冥火之触

  注2:《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有云:“离除业障,心得清净冥火之触。除业障已,身心轻安,远离诸欲。”

  注3:真如是如来藏识,真如随缘而起诸法,如海之波涛,故曰识海冥火之触。《楞伽经》卷1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于众生罪福冥火之触,说无因,说自然,皆为邪见

  谓世事变迁冥火之触,由宿命,由神定,是不正思

  注1:陈兵《佛陀的智慧》有云:“诸不符合中道的见解中,认为人的命运由宿命、神意决定,或无因无缘、纯由机运决定三种,佛陀认为害处最大,可使人失去责任心、放弃主观能动性,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称为‘邪见’(不正的见解)冥火之触。《中阿含经》卷三《度经》等对这三种邪见进行了批判。”

  注2:无因:全称无因有果冥火之触。指将一切之存在视为果,若追求其原因则不可得。盖释尊说因果,外道否定佛教此种人生观而主张无因,故称为无因外道,为一种自然外道。

  注3:自然:(1)指不假任何造作之力而自然而然、本然如是存在之状态冥火之触。佛典中屡用“自然”、“法尔”、“自然法尔”等语。(2)指无因而自然也。主张万物非依因缘而系自然所生,被佛教称为自然外道,或自然无因论。联中之自然,指自然外道。

  后心起善炬消暗

  恶业招殃愚蹈灰

  注1:《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云:“前心作恶,如云覆月;后心起善,如炬消暗冥火之触。”

  注2:《大般涅槃经》卷9云:“作恶不即受,如乳即成酪,犹灰覆火上,愚者轻蹈之冥火之触。”又,《旃檀越国王经》云:“罪福响应,如影随形。未有为善不得福,为恶不得殃者。”又,《六度集经》卷5云:“信善有福,为恶有殃。”

  道俗智愚冥火之触,善恶正邪,清浊明冥,趣归相反,于颠倒人,何必共处

  刚柔利钝冥火之触,宽狭巧拙,穷通贫富,根性不同,其无缘者,应该远离

  注1:《杂譬喻经•兄弟异志喻》云:“道俗相反自然之数,道之所乐俗之所恶,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智愚不同谋犹明冥,不可共处,是故慧人去冥就明,以致道真冥火之触。”

  注2:《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云:“佛言,择其善者从之,恶者远离之冥火之触。”

  顺乎本性不违道

  志在西方允执中

  注:与此联有关的名句不少,如:“顺乎本性,便是天堂冥火之触。”“行不违道,言不违仁。”“不违道心,惟修顺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志在西方,蒙佛接引。”

  其国众生冥火之触,皆于莲化

  西方净土冥火之触,只在屋边

  注1:《大乘无量寿经》载“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时有云:“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冥火之触。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又,《普贤行愿品》有云:“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注2:《净土生无生论》有云:“《往生传》曰:张抗,仕石晋为翰林学士,课大悲呪十万遍,愿生西方冥火之触。一日寝疾,唯念佛号。忽谓家人曰:西方净土,秖在堂屋西边,阿弥陀佛坐莲华上,见翁儿在莲华池金沙地上礼拜嬉戏。良久,念佛而化。翁儿,抗之孙也。所以尔者,盖西方极乐世界乃吾心之一土耳,娑婆世界亦吾心之一土耳。约土而言,有十万亿彼此之异。约心而观,原无远近。但众生自受生已来,为五阴区局真性,不契心源。念佛之人果报成熟,将舍现阴趣生阴时,净土莲华忽然在前,唯心境界,非有去来彼此之相。”

  欲心增盛时冥火之触,应念味如嚼蜡

  化道圆成者冥火之触,得名不过游仙

  注:《楞严经》卷8云:“阿难冥火之触。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与人善意冥火之触,虽平常时,亦须讲究

  于己妄心冥火之触,纵奇异处,也莫当真

  虽有是非冥火之触,何须竞辩

  应知诤斗冥火之触,每入危途

  注1:《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云:“于迦叶佛时,施主哲哲王偶感十梦:……十者梦见有多人众聚集一处,互相斗争论竞是非冥火之触。此等十梦令大王颇感忧患,生大怖畏。遂问于迦叶佛,佛言:……如王所梦有多人众聚集一处。互相斗争论竞是非者,是释迦遗法以互相争斗竞辩而趋至隐没之兆。”又,巴利文佛经载佛陀遗训云:“诤斗是危途,和合是福田。”

  注2:“释迦遗法以互相争斗竞辩而趋至隐没”冥火之触。我个人理解,这里所说的“互相斗争论竞是非者,是释迦遗法以互相争斗竞辩而趋至隐没之兆”与一般所说的“是非不辨不明”强调的是不同的。这里强调的是竞斗、争斗,而不是辩本身,佛教历史上有辩经乃至辩论大会的传统。

  须断除处冥火之触,莫惧莫疑,且抛开烦恼三千,当于当下

  在决了时冥火之触,或悲或喜,看惊起沙鸥一片,各向各方

  注:决了:佛教语,谓确定明了冥火之触。《法华经•法师品》云:“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 宗密 《原人论序》云:“推万法,穷理尽性,至於本源,则佛教方为决了。”

  万事尘缘浑似梦

  一心净念了无痕

  大死几回冥火之触,也才瞥见只鳞片羽

  牢关一破冥火之触,乃可脱离六道四生

  仿诗词格之联

  若彼颇狂狷冥火之触,多因真体验

  入其深境界冥火之触,难免甚疯癫

  注:此联为仿诗词体之仿五绝体联冥火之触。同时运用蹉对格,颇狂狷对甚疯癫,真体验对深境界。

  大悲者常恭敬

  真悟之必谦虚

  大迷世界冥火之触,无常而常,众生如幻尔

  如梦人间冥火之触,今夕何夕,觉者大悲之

  宠辱不惊冥火之触,得失不忧,堪称修行者

  饥来吃饭冥火之触,困来睡觉,是谓平常心

  注:此联运用自对格冥火之触

  宠辱不惊冥火之触,得失不忧,修行者无非放下者

  饥来吃饭冥火之触,困来睡觉,平常心即是赤子心

  注:此联运用自对格冥火之触

  倘能六和敬法相安冥火之触,即是释迦子

  得与诸上善人共处冥火之触,则为极乐邦

  注:六和敬法:即六和敬冥火之触。又作六可憘法,指六种和同爱敬。即求菩提、修梵行之人须互相友爱、敬重之六种事:(一)身和敬,指同礼拜等之身业和敬。(二)口和敬,指同赞咏等之口业和敬。(三)意和敬,指同信心等之意业和敬。(四)戒和敬,指同戒法之和敬。(五)见和敬,指同圣智之见解和敬。(六)利和敬,指同衣食等之利益和敬。又作行和敬、学和敬,即指同修行之和敬。或又作施和敬,即指同布施之行法和敬。又据《大乘义章》卷12举出:(一)身业同,(二)口业同,(三)意业同,(四)同戒,(五)同施,(六)同见等六者,称为六和敬。

  感人生无我无常冥火之触,说穿一切皆虚幻

  羡行者不嗔不爱冥火之触,看破当前即涅槃

  闻声得道冥火之触,闻名得忍,闻光得力,闻经得益,无爱无嗔何得失

  借假修真冥火之触,借病修身,借恶修心,借事修行,不惊不惧是修持

  注1:禅林有说“见色明心、闻声悟道”冥火之触。闻声悟道,乃凭耳之机缘而悟道。此语系源自禅林中之两则公案:香严智闲禅师因偶闻击竹之声而豁然悟道,与灵云禅师因睹桃花而明心见性,同为禅林中之美谈,故传之久远,甚为后代禅徒所乐道。

  注2: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三十四愿即闻名得忍愿冥火之触。使闻阿弥陀名者皆得无生法忍悟之愿也。《无量寿经》卷上云:“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注3:闻光力:闻,听闻而信解之;光,光明;力,威力冥火之触。闻光力,谓闻信佛之光明有摄取众生的作用。如闻阿弥陀如来之智慧光明,有超世希有之愿力,及摄取不舍之威神力,而正信之。

  注4:佛教所谓的借假修真,即借假合之身体(佛教谓人身是众缘之假和合物也)以修行真实的佛道(亦即佛性、真性、佛心、真心)冥火之触

  注5:网上看到一句:“于乱中思定,向恶处修心”冥火之触

  宇宙众生冥火之触,法界唯心,一部无穷无尽的悲伤电影

  天堂地狱冥火之触,业缘在我,瞬间永远永恒之空苦轮回

  注:法界唯心:总该万有而名法界,此法界悉为自己一心之变造,谓之法界唯心冥火之触。《华严经》卷19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尘寰若梦真空虚冥火之触,三时果报须承受,聚合分离,人身非常,生死轮回真痛苦

  法界唯心大电影冥火之触,一切有情皆演员,登台出局,角色互换,无缘同体大慈悲

  如来任运自然哉冥火之触,法尔自然哉,自然法尔

  所谓涅槃究竟处冥火之触,实无究竟处,究竟实无

  注1:元音《恒河大手印》有云:“我们现在讲的恒河大手印,是无修而修,一切时、一切处任运自然冥火之触。这最易和佛菩萨感通,因为佛菩萨都是任运自然的。”

  注2:自然法尔:又作法然、法尔自然、本来法尔冥火之触。即指事物的本来状态。所谓自然,即指事情之自然形成;所谓法尔,即指依循真理而同于真理。或谓“自然”即“法尔”,“法尔”即“自然”。

  俗凡之辈贪长寿

  学道之人惜寸阴

  注:《正法眼藏随闻记》云:“学道之人,须惜寸阴冥火之触。露命易消,时光瞬移。暂存之间,勿管余事,只须学道。”

  幻质何求冥火之触?念念无常悟大道

  悲心难舍冥火之触!津津不倦化群生

  三界因缘冥火之触,无非生死

  如来功德冥火之触,即是出离

  行德吃亏冥火之触,德不亏也

  与人为善冥火之触,人亦善之

  谦卑、真诚、感恩冥火之触,心存惭愧

  觉悟、平静、欢喜冥火之触,念具慈悲

  敬题和合众

  从此同居冥火之触,生彼同居,诸上善人俱会

  因缘和合冥火之触,戒行和合,于大宝海汇归

  注1:和合众:梵语僧伽,正译曰众冥火之触。为比丘三人以上之称。和合众即和合僧也。

  注2:因缘和合:由因与缘的和合而成冥火之触。天地间一切万物,都是由自因(亲因)与缘(助缘)和合而来的。

  注3:大宝海:生无量珍宝之海冥火之触。净土论曰:“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教行信证二曰:“归入功德大宝海,必获入大会众数。”

  修道是修心冥火之触,平心对待是真道

  做人即做事冥火之触,凡事耐烦即大人

  注:《佛遗教经》云:“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冥火之触。”

  悲母在堂冥火之触,名之为富

  侍亲若佛冥火之触,如是报恩

  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冥火之触。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君子首先知有命

  大人第一悟无常

  注1:孔子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冥火之触。”欧阳修云:“君子知有命,故能无所屈。”

  注2:《佛说八大人觉经》云:“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冥火之触。”又,佛教所说的大人指德行高尚之人,主要指声闻、缘觉、菩萨等圣者。

  敬题佛法之“恒说华严”

  法尔常恒终不断

  华严圆满永无穷

  注:恒说华严:谓如来演说华严圆教之法门,法尔常恒,永无间断冥火之触。全称“法尔恒说之华严”,与“结集流传之华严”相对称。六十华严经卷四十七佛不思议法品谓,一切诸佛能于一身化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之头,于一一头化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之舌,于一一舌化出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之差别音声,令法界众生皆闻;复于一一音声中演说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之修多罗藏,于一一修多罗藏演说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之法,于一一法中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之文字句义。如是演说,尽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之劫,是劫尽已,复更演说,如是次第,乃至尽一切世界微尘数,尽一切众生心念数,如来化身所转法轮无有穷尽。

  灵山法会时时在

  佛子心堂处处安

  注:据《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载,释尊为度化众生,故方便示现涅槃,而实无灭度,常住灵鹫山说法;劫末火灾起时,世界悉皆烧尽,唯此净土不毁坏,常住安稳,天人充满冥火之触。又,据说天台宗智者大师曾入法华三昧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何处尘劳非佛事

  随时歇息即菩提

  注1:古德有联云:“巧把尘劳作佛事,善行方便度群生冥火之触。”

  注2:《楞严经》云:“……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冥火之触。”

  慈悲不在纵贪享

  智慧无非明苦空

  近贤成智

  作善获福

  注:此为《佛说孛经》集句联冥火之触。《佛说孛经》有云:“近贤成智,习愚益惑。”又云:“作善获福,为恶受殃。”

  习愚益惑

  为恶受殃

  注:此为《佛说孛经》集句联冥火之触。《佛说孛经》有云:“近贤成智,习愚益惑。”又云:“作善获福,为恶受殃。”

  心头未悄然冥火之触,故犹行脚

  到得原无事冥火之触,因此归来

  注1:此联为自对格冥火之触。心头对行脚,到得对归来。

  注2:张商英写有一首关于赵州从谂禅师的公案诗云:“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冥火之触。”又,苏轼《庐山烟雨》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众生乃妍媸善恶升沉罪福寿夭之一场虚拟存在虚拟时空虚拟情节的悲伤游戏

  世界是人我自他敌友亲仇恩怨之双方无穷轮回无穷角色无穷斗争的梦幻舞台

  世界微尘冥火之触,因心成体

  众生大梦冥火之触,随业受形

  注1:《楞严经》云:“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冥火之触。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注2:《金刚心总持论》云:“造何等业,受形禀命,种种不同。……临命终时。随业受报。”《宗镜录》云:“夫业因心起,心为业用。业引心而受形,心随业而作境。”又,《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云:“但以颠倒,随业受形,譬如明珠,恒埋粪壤,历劫隐蔽,不睹其光。”

  新人新事新纪元冥火之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新不住住新新,知其命维新,维新今日

  念佛念经念回向冥火之触,去年念,年年念,明年念,念念无常常念念,悟当前一念,一念万年

  注1:《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冥火之触。”

  注2:《楞严经》卷2云:“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冥火之触。”

  注3:《诗经•大雅》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冥火之触。”

  注4:一念万年:谓刹那一念之心,而摄万年之岁月无余冥火之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足球平台出租_SG平台出租_138平台出租_平台出租_BW平台出租_双赢系统出租-皇冠门户足球平台出租欢迎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zcsjy.com/post/65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真的有轮回吗?

真的有轮回吗?

农民回答转世轮回的真实照片,谢邀,(原创), 生活有轮回转世轮回的真实照片,本身生活每天都在过,早上起来一直到晚上忙碌不息,煮饭,吃飯,洗衣服,早饭,中饭,晚饭,周而复始,天天如此,这些就是生活的轮回...

慈禧的老公咸丰早就死了,为何慈禧三十多岁小产了?

慈禧的老公咸丰早就死了,为何慈禧三十多岁小产了?

慈禧一向很懂得保养,哪怕人到中年了,她的皮肤还很水嫩,身体也很硬实慈禧太后性秘密。虽说每天都要上朝垂帘听政,批阅奏章,但这样的日子过了10几年,她不仅不感到疲惫,还乐此不疲。 ˂img src="ht...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多长时间?真的毫无是处么?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多长时间?真的毫无是处么?

咸年帝去世前做出了合理的安排并留下了肃顺等八大臣辅政,但还是被慈禧太后通过辛酉政变拿到了实权慈禧太后性秘密。此后近半个世纪慈禧太后成为了清朝实际统治者,同治帝和光绪帝都没有实权是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

女儿复旦大学生,了解到女儿和他男朋友发生了关系,我该怎么办?

女儿复旦大学生,了解到女儿和他男朋友发生了关系,我该怎么办?

你都知道是她男朋友了欲望少女运动会攻略,而且已经是大学生了,难道你以为的男女朋友只是拉拉手这么简单? 你从你生下她的那一刻起欲望少女运动会攻略,你就应该知道,你精心培养出来的白菜,迟早会被猪拱了[捂脸...

Moba游戏《虚荣》新版本索尔太过强大,开发商semc紧急修复,怎么评价这个英雄?

Moba游戏《虚荣》新版本索尔太过强大,开发商semc紧急修复,怎么评价这个英雄?

《虚荣》4.0版本更新后,一些上版本弱势英雄也开始在新版本崭露头角lol新英雄索尔。一些人物也成了非ban必选的角色,而在这些被加强的英雄中,机枪索尔绝对是最特殊的存在。 「图为索尔」 ˂img s...

LOL奥瑞利安索尔是敖兴吗,中国龙英雄还有吗?

LOL奥瑞利安索尔是敖兴吗,中国龙英雄还有吗?

自2013年首次公布敖兴概念以来,该英雄就引发了中国LOL玩家巨大的关注lol新英雄索尔。可是由于技术原因,敖兴的制作一直被搁置。但是在各种场合上,仍有中国玩家在不断询问敖兴的制作进度。现在Riot终...

平台出租-用心服务-共创价值-为核心理念-平台租用

我们努力让每一次邂逅总能超越期待